详情
二公司刘赐,获评全国劳动模范!
浏览量:
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。2426人受到表彰,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。
来自五矿二十三冶的水电施工员刘赐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,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。从湘潭工地的学徒到如今的全国劳模,这位37岁的湘乡汉子用十五年时间在钢筋水泥间踏出一条“逆袭之路”。荣誉背后,是一次次接线、抢修的岁月见证,现在跟随我们的笔触,走进刘赐的奋斗人生。
刘赐,现任五矿二十三冶二公司水电施工员。他从学徒做起,坚持以技能立身,边工作边学习,一步一个脚印,淬炼专业技能,逐步成长为精通水电工程的行家里手。
初出茅庐,开启求知逆袭路。2010年的某个清晨,一个身形瘦削、皮肤黝黑的青年背着褪色的帆布包,踏进了五矿二十三冶的水电安装工地。22岁的刘赐,中专毕业的农民工, 彼时最大的愿望是“掌握一门吃饭的手艺”。文凭不高的他,眼中却燃着一团火——那是对“技近乎道”的执着。
“图纸是死的,人是活的,只有把每根线刻进心里才算本事。”白天,刘赐追着有近40年水电安装从业经验的老师傅问问题;夜晚,他裹着棉大衣蹲在电工作业区,一遍遍练习接线,螺丝刀磨得掌心起泡。3年间,他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技术要点,建筑电工、焊工、装饰装修工的中级证书一一被他收入囊中。工友们的嘲笑渐渐变成惊叹:“这后生,把农民工干成了状元!”凭借这股钻研的劲头,刘赐的水电安装技能突飞猛进,对各道施工工序和实操标准都了熟于心,渐渐开始能够独当一面,更是当上了班组带班长。经过持续培养,刘赐带出的水电队伍越来越专业,成了项目部最靠得住的班组。
披荆斩棘,危急时刻尽显担当。2019年寒冬,五矿二十三冶承建的贵阳北大资源梦想城项目工地突发紧急情况。凌晨时分,一根水管突然脱落,高达4米的地下水如瀑布般喷射而出。“设备全泡水就完了!”刘赐吼着,毅然跳进1.5米深的泥坑。冰冷的泥浆灌进衣袖,手指冻得发紫,他咬着牙搬水管、接线路,泥水糊在脸上也顾不上擦。一小时后险情排除,他瘫坐在泥地里,浑身抖得像筛糠,工友用四台“小太阳”围着给他烤火,却听见他哆嗦着笑:“电通了,值! ”
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。2020年,一场台风掀翻工地板房,刘赐顶着残垣断壁抢修电路。手电筒的光束划破黑夜,他像一尊铁铸的雕像,在黑暗中点亮第一盏灯。这一年,他捧回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证书。
“再微小的进步,只要累积起来就一定会有成效,能带来一点点优化也是好的。”抱着这样的理念,刘赐带领团队对工艺、工序、工具上的难点进行了30多次革新和改造,先后获得5项企业级工法、2项部级工法和1项新型专利。用防爆插头、防爆插座代替传统的接电方式,可节省成本、降低危险系数;提出《地下水排污泵永临结合施工技术》安装理念,简单又实用……这些工法被推广运用后,为项目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130多万元。
命运挫折,坚守岗位彰显大爱。2019年秋,命运给了刘赐最沉重的一击。然而,一个月后,项目骤然陷入了紧急关头。“失去的回不来了。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,而现在企业需要我。”刘赐强忍悲痛,把孩子托付给姐姐,背起行李踏上了到贵阳的火车。在200米高的楼内爬上爬下,配合多个班组施工,寒风撕扯着红肿的眼眶。工友看见他一边接线一边抹脸,分不清是汗是泪。
“我就是个水电工,但安装好了,就能点亮一座城。”刘赐获奖后坦言,“我的起点很低,从一名农民工到央企员工,从一名技校生到全国劳动模范,是企业成就了我,给了广阔的发展平台。”
一路走来,刘赐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只有15载日日夜夜的坚守:无数张图纸、无数个攻坚夜、30多次技术革新……他用一把螺丝刀,在钢筋水泥间镌刻出一个时代的匠人传奇。
(二公司)
相关新闻